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時代雜誌
《時代》(英語:Time,註冊商標為大寫的TIME),(又譯《時代週刊》、《時代雜誌》
等),是一份於1923年開始在美國出版的新聞雜誌。現今的《時代》共有四種版本,包括了美國版、歐洲版、亞洲版、南太平洋版。歐洲版(Time Europe,舊稱Time Atlantic)出版於倫敦,亦涵蓋了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亞洲版(Time Asia)出版於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於雪梨,涵蓋了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太平洋群島。《時代》被譽為當代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刊物。
歷史
1923年3月,亨利·盧斯與他的耶魯同學布里頓·哈登(Briton Hadden)出版了第一期《時代》。他們在全面考察了20世紀20年代的形勢後,在發起書中宣告
儘管美國的每日新聞事業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要發達——儘管外國人對我們的期刊的卓越嘖嘖稱奇,如《世界的工作》、《世紀》、《文摘》、《展望》(outlook)等——但是多半美國人了解的情況甚為貧乏。這並非日報的過失;它們刊載了所有的消息。這並非每周「回顧」的過失;它們對新聞作出了恰當的發展和評論。隨隨便便就將這種情形歸咎於人們自己的過失,是一種武斷的做法。人們之所以不了解情況,是因為沒有一種出版物能適應忙人的時間,使他們費時不多,卻能周知世事。
哈登在《時代》發行量破20萬後於1929年去世,盧斯成為《時代》掌門人。
主條目:時代雜誌封面人物列表
曾經成為《時代》美國版封面人物的華人知名人物有吳佩孚、何振梁、蔣中正、馮玉祥、宋美齡、吳國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林彪、江青、李嘉誠、李登輝、楊振寧、張學友、王建民、王維林、薄熙來等。
其他相關人物包括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亞洲版封面人物的知名人物有翁山蘇姬、王菲、張惠妹、周杰倫、濱崎步、李宇春等。
年度風雲人物
主條目: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時代雜誌自1927年起,每年年底都會選出該年度的時代年度風雲人物,是對該年最有影響力的人、事的總結,可能是一個人、數個人(阿波羅8號太空人)、一群人(如1966年的嬰兒潮世代、2011年的「示威抗議者」)。中國大陸鄧小平曾二度獲選。與中華民國/台灣相關的人物包括蔣中正、宋美齡、何大一。其他知名人物還包括柯拉蓉。
非自然人而獲選者包括1982年的個人電腦與1988年「瀕危的地球」。
世紀風雲人物及其他
1999年獲選為二十世紀風雲人物的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編輯
Briton Hadden (1923–1929)
Henry Luce (1929–1949)
Thomas S. Matthews (1949–1953)
執行編輯
Thomas S. Matthews (1943–1949)
Roy Alexander (1949–1960)
Otto Fuerbringer (1960–1968)
Henry Grunwald (editor)|Henry Grunwald (1968–1977)
Ray Cave (1979–1985)
Jason McManus (1985–1987)
Henry Muller (1987–1993)
James R. Gaines (1993–1995)
Walter Isaacson (1996–2000)
Jim Kelly (2001–2006)
Richard Stengel (2006–現在)
轉自維基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是台灣第一份以財經為導向的綜合性雜誌。創立於1981年6月1日,正逢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之時,當時擔任《華爾街日報》駐台灣記者的殷允芃,認為台灣需以經濟發展走出困境,因而與高希均、王力行共同創辦該雜誌,專營報導財經相關新聞;發展至今,其報導範圍已擴及一般民生、歷史與教育領域,並擁有3份子期刊。
簡介
《天下雜誌》主要報導台灣經濟金融、企業經營、產業趨勢等新聞。報導內容以財經為經,社會環境、人文教育及環境保護為緯。《天下雜誌》會定期推出臺灣「一千大企業排名」、「標竿企業排名」、「企業社會公民CSR」」、「兩岸三地調查」、「金牌服務大賞」等調查。該雜誌曾獲得卓越新聞獎、金鼎獎。
《天下雜誌》創刊時採月刊形式發行,自第254期(2002年7月1日發行)改為半月刊,第338期(2006年1月4日發行)起再改為雙週刊迄今,每隔週三出刊。另該雜誌每年出版三冊教育專刊。於各便利商店銷量不惡,學校教師亦對其評價頗高。
旗下刊物
《天下雜誌》旗下尚有三本期刊,合稱為「天下雜誌群」,均由天下雜誌公司出版。
天下雜誌(雙週刊,1981年6月創刊)
康健雜誌(月刊,1998年9月創刊)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月刊,2000年4月以季刊形式創刊、2000年10月改為月刊)
e天下(月刊,已停刊;2001年1月-2006年1月間發行)
親子天下(月刊,2008年8月創刊)
評價
台灣由於大眾媒體競爭激烈,媒體亂象在近年來一直廣受各界惡評,《天下雜誌》對此也曾多次探討。該雜誌並不認同尖酸刻薄的報導模式和狗仔隊的採訪手法,也鮮少出現嚴重錯誤,得獎甚多。
由於報導深入淺出、觀念領先,連續贏得國際及國內大獎,包括亞洲最具權威的新聞大獎「SOPA」、國家級的優良出版品獎項「金鼎獎」與獎勵新聞專業的「吳舜文新聞獎」。該雜誌重度投資發展網路媒體,設立「天下網站」,該網站曾獲得「金手指網路金獎」及APA亞洲出版經營大獎等。
雜誌的成功模式常被效法,但部分人士也不滿《天下雜誌》之人物專訪偏重報導企業正面消息,且內容過度公式化。
2006年5月24日所出刊的《天下雜誌》,全面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況與問題,包括經濟發展、基礎建設、人才培養、環境破壞與資源消耗、人口老化等等,並專訪北京大學經濟學家林毅夫、中共黨內民主派人士李銳等著名人物,對台商赴中國投資及台灣吸吶中國人才持開放態度,主張積極面對中國,引起許多人討論及肯定,也遭到某些人士網站及大眾媒體強烈批評。該雜誌於2007年8月出刊的「宅世代」的專題報導,被愛好使用日文定義事件的人士批評過度延伸,不認同其將日文中的御宅族(オタク),定義為善於使用網路的世代。
轉自維基
空中英語教室
空中英語教室文摘雜誌社簡稱為空中英語教室或空英(英語:Studio Classroom)是一家英語雜誌社,該雜誌社共推出三本專門為華人設計的英語學習類雜誌,主要是 《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彭蒙惠英語》,但該雜誌社近期也有推出其他英語教育產品,像也是由該雜誌社所編輯的《English And You》等等,該雜誌社是由中華民國台灣基督教團體救世傳播協會所成立。
歷史
空中英語教室創立於1962年在台灣開始發展起,當時的台灣仍為典型農業社會,台灣青年的英語能力相當低落。該雜誌社的創始人美國籍傳教士彭蒙惠老師(Doris Brougham)由於該原因,專門在台灣的廣播電台中開辦了一個英語教學節目:空中英語教室,並由彭蒙惠老師親自播音。林語堂聽後曾稱讚她的發音。為配合聽眾學習,她發行了印有教學內容的單頁講義。
1962年,《空中英語教室》正式發行(當時為單張雙面講義形態)。
1981年,《空中英語教室》雜誌分離出一本《大家說英語》,成為空中英語教室雜誌系列的「初級版」,並相應推出廣播節目。相對於《空中英語教室》,這本雜誌更強調口語交際的培養,詞彙量相對較少,主要面向以簡單會話為目的的英語學習者。
1998年,1.天韻影視中心成立,開始電視節目2.《空中英語教室》在中國大陸開始發行。
2000年,《空中英語教室》雜誌再次分離出一本以專業、高級英語為主要內容的《Advanced彭蒙惠英語》雜誌,成為空中英語教室雜誌系列的「高級版」。該雜誌難度較高,面向需要專業英語能力的人士。至此,以初、中、高三級雜誌組成的空中英語教室雜誌系列形成。在此之前,每期《空中英語教室》都有兩個級數──實用級(Basic)和進修級(Advanced),而進修級《空中英語教室》(Advanced Studio Classroom)就是Advanced彭蒙惠英語的前身。
2010年,《Advanced彭蒙惠英語》成立10週年
2011年,《大家說英語》成立30週年,《English and you》同年三月創刊
2012年,《空中英語教室》成立50週年,《大家說英語》全面翻新
救世傳播協會簡史
1960年年初,救世傳播協會的前身中華救世廣播團成立,該廣播團為一福音廣播機構,創辦人有彭蒙惠、李恩祺夫婦(Leland & Dorothy Haggerty)、唐主謙夫婦。
1962年,《空中英語文摘》創立。
1963年,天韻合唱團成軍。
1966年,協會總部從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搬遷到台北市大直地區,建物名稱為「環球廳」,並於星期六舉辦青年音樂晚會(Youth Rally)。
1973年,星期三英文查經班(English Bible Study)開始成立。
1979年,華文福音詩歌的創作首張專輯為《野地的花》。
1985年,天韻影視中心正式成立。
救世傳播協會目前進行英語、音樂、社教…等方面的文化傳播工作,其目標是傳遞基督福音。
刊物
在台灣,空中英語教室雜誌社共出版三本刊物-《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彭蒙惠英語》均為每月固定發行的月刊。
在難易度方面,從最易到最難依續是《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彭蒙惠英語》。一般讀者最常反應的有雜誌難度過難或過易,以及各雜誌的難度是保持不變的,也就是如果看同一本雜誌過久,可能會覺得學習到的東西有限,有人也反映雜誌的內容連續性和系統性不強。但是由於雜誌的讀者群是流動的,所以這三本雜誌係以針對不同的使用者所設計,所以內容難易度不隨著出版時間而改變,若是當讀者覺得難度過淺或過深時,可以改讀其他難易度不同雜誌。
這三份刊物除了基本的平面雜誌外,亦有隨書販售的Super mp3互動光碟、朗讀CD以及課文短劇DVD(大家說英語專屬),此外尚有電視、廣播、電子雜誌、網站等不同型態的呈現方式將刊物呈現給讀者與觀眾,學習方式十分多元。內容依照呈現方式的不同,內容也稍有差異。
雜誌
《大家說英語》與《空中英語教室》的發行量分列台灣月刊發行量排行榜的第一、二位。配合三本雜誌,每月也可選擇隨書購買Super mp3互動光碟、朗讀CD以及課文短劇DVD(大家說英語專屬)
1999年,《空中英語教室》雜誌正式在中國大陸發行簡體中文版,由長春市的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負責發行工作。配合雜誌,該社出品了「每日聽MP3光碟」和「課文朗讀磁帶」,以郵購方式發售。
大家說英語
《大家說英語》為初級,內容以對話為主,文章為輔。《大家說英語》雜誌會配合季節、假期、節令與最新話題,以對話或短文方式做為當日課文,每週一到五共有五篇課文,並於每週最後有Review Story,利用一週內所教的幾個生字與句子串成一篇文章。電視或網路廣播於週六(一直到週日)有「Saturday show」播出當週課文回顧,供讀者複習用。每篇課文均標有難易度(High, Medium or Low),除了課文之外,每篇課文會有 「Key Words」、「More Information」、「Useful Sentence pattern」三個部分,在雜誌會提供有英語測驗,供讀者練習。在電視版的節目每日課文後,依週一到週五,會有「Lucy Says」、「Commercial Break」、「Song Time」、「Word Brothers 」、「It's a Rap」等不同節目,每天文章中並穿插有「Commentary Feature」,最後會有「Calendar Pharase」與「Answer It」。(此為2012全新改版後現況)
空中英語教室
《空中英語教室》為中/中高級,內容以文章為主,對話為輔。《空中英語教室》雜誌當前主要以收錄世界最新時尚資訊、熱點話題、人物、故事、文化、社會現象等為主。由於該雜誌並非專業學術雜誌,且課文難度適中,因此對於所關注問題的討論並不十分深入,僅以令人了解為主。雜誌中課文部分按照當月日期有課文編號,除星期日外每天都有課文,電視節目與廣播節目也是同樣。每篇課文均標有難易程度標示(Low,Medium or High),並配有「Talk About It」、「Key Points」、「Word Bank」等欄目。在雜誌末尾配有一份英語練習題。此外,還有關於寫作和語法等內容的出現。
彭蒙惠英語
《彭蒙惠英語》為專業級,內容以文章為主。
雜誌附件
在台灣地區發行的「Super MP3」光碟收錄了當月的所有廣播節目MP3音訊格式文件,並且有逐句的知識點講解以及每天幽默短劇的視頻片斷等等。而在中國大陸地區發行的光碟則只包括當月廣播講解的音頻文件。
電視與廣播
空中英語教室全球廣播電視播出網
彭蒙惠英語
彭蒙惠英語是三份刊物中,目前尚無電視節目內容的刊物。 廣播《彭蒙惠英語節目播出時刻表)。
※空中英語教室系列雜誌電視或廣播節目,已在全球分布※
網路與數位雜誌
從2006年起,空中英語教室台灣總社陸續推出了台灣第一本有聲電子雜誌(E-magazines,需要下載特殊的Zinio瀏覽器才可以使用)和手機雜誌(M-Magazine)。2006年諾基亞同空中英語教室合作,共同推出了手機商務口袋書。2007年9月推出網頁瀏覽器為基礎的有聲電子雜誌(不需要下載專門的瀏覽器),以此來方便更多的讀者使用。
大家說英語
2009年至2011年底以MALL設定為雜誌主題與對話背景,2012全新改版以LTE TV ,TV Station做為該雜誌主題
空中英語教室
以studioclassroom Worldwide 作為主題
彭蒙惠英語
文章取才較國際化,較時事化。
影響
空中英語教室雜誌社在華人社會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台灣,該雜誌社的銷售量居高不下,成為台灣許多國、高中學校老師最愛用的補充教材。2005年,該雜誌獲「亞洲最佳英語教學獎」。在中國大陸,雜誌的知名度不斷提高。2005年,該雜誌在當年中國外語教學期刊質量監測中心的「全國外語類期刊業務與編輯質量監測評估」中獲第一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該雜誌知名度較高,但在某些城市的郵局報刊亭仍找不到該雜誌的身影。
2003年7月至2007年2月,空中英語教室北京辦公室每周為北京奧組委工作人員提供三個級別的英語面授課程(Let's Talk in English, Studio Classroom and Studio Classroom Advanced), 此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員工在使用上述三本雜誌作為自學教材。自2006年起北京奧組委人事部和空中英語教室合作還開闢以專案管理和奧運為主題的系列英語講座[5]
該雜誌創始人彭蒙惠多次以「英語教學專家」的身份被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媒體採訪,例如《鳳凰周刊》、《光明日報》、《央視》、《天下雜誌》和各地衛視等。應北京奧組委的邀請,她於2006年8月14日為北京奧組委作了有關決策技能提升的演講。
其他教材
《English And You》是由空英2011年3月首創刊的新教材,該雜誌以文法為主,每一個月會有一個新主題,每週為一個單元,星期一為Dialogue 星期二為Practice 星期三為Article 星期四為 Exerciaes 星期五為Quiz Time,該雜誌主要以2000單字及基測題型為主,此雜誌主要是透過每日15~20分鐘的學習,來提升英語能力,該雜誌只有一書一朗讀CD,訂價250元
轉自維基
牛頓雜誌
牛頓(ニュートン)是日本著名的科學月刊,目前在中國大陸、台灣與韓國各有出版授權翻譯版。牛頓雜誌的目標是以貼近日常生活、簡單易明、行文流暢的文章介紹科學知識,佐以大量照片及電腦模擬圖像作為賣點。每月的牛頓雜誌都會環繞特定的科學概念和事物作專題報導。
日本牛頓雜誌於1981年由東京大學的退休教授竹內均在教育社(現在的教育軟體公司)以主編身份創刊。1997年牛頓雜誌的經營和發行移轉至牛頓出版社。竹內教授於2004年4月逝世後,2005年由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宇宙科學研究本部教授水谷仁繼任主編一職。
中國大陸科學出版社於1999年起與日本牛頓出版社版權合作,將該社原有的雜誌「科學世界」搭配牛頓出版社授權翻譯的文章,創刊「Newton科學世界」。除了翻譯日本版的文章外,也會就中國大陸的科學事物,科研新聞及結果和環環保議題等方面作報導。同時,讀者來信也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的。
台灣牛頓出版公司在1983年5月創刊「牛頓雜誌」,內容主要譯自日本牛頓雜誌,曾多次獲頒金鼎獎。2006年牛頓出版公司因財務問題將牛頓雜誌停刊。隨後量子媒體公司取得日方發行牛頓雜誌繁體中文版的授權,在2007年11月發行「Newton牛頓科學雜誌」;並在次月改名為「Newton量子科學雜誌」。
韓國亦有出版社發行韓文版的牛頓雜誌。
轉自維基
壹週刊
台灣《壹週刊》(2001年5月31日—)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有限公司旗下的綜合性正體中文雜誌。是壹傳媒繼香港《壹週刊》後進軍台灣。
根據AGB尼爾森台灣的數據,於2006年度,《壹週刊》12-65歲的讀者約有1,413,000人,差不多佔台灣五大週刊讀者總數的一半。
目前壹週刊在封面上註明星期四出刊,但超商和書店於星期三即開始出售。
《壹週刊》的進駐,對台灣社會造成一定影響。持贊同態度的人認為,台灣壹週刊有助於新聞自由與揭發社會黑暗面,只要能捍衛公共利益,偶有侵犯私隱也可以接受。不過卻有不少人士不認同其專事報導私密性新聞的路線,甚至直指該週刊報導誇大聳動,傷風敗俗,每每揭人隱私,有違媒體之社會責任。
《壹週刊》在SARS期間,大幅度報導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即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之封院政策,其派駐記者於和平醫院的手段遭批評置記者安危於不顧,但也讓台灣讀者知道第一手消息。
台灣《壹週刊》曾多次被香港淫褻物品審裁處裁定不雅,故台灣《壹週刊》在香港販售前,香港發行商需要預先套上不透明封套,始能販售。
對台灣傳媒生態的影響
台灣《壹週刊》的切入,對台灣的傳媒生態起了不少影響。台灣的傳媒政治立場壁壘分明、對特定的人物和立場採取不同的迴避和取樣;可以針對通俗的市場口味,每日更新民眾關心的「八卦」議題,並以舖天蓋地的宣傳手法取得眾的注意,這些都是台灣傳媒從來沒有使用過的手法。
另外在取材方面,一方面傳統雜誌批評《壹週刊》不顧傳媒操守,侵犯隱私、誇張失實;另一方面,卻不得不承認《壹週刊》在短時間內取得龐大的市場,並令原來的雜誌市場佔有率變大。而傳統的八卦雜誌,早在《壹週刊》登台以前,已經將狗仔隊的報導、誇張的標題等手法從香港引進到台灣。
有人預期,隨著《壹週刊》入台,台灣的雜誌界將會進行「汰弱留強」的整合,並會變得更以市場為導向。
轉自維基
根據AGB尼爾森台灣的數據,於2006年度,《壹週刊》12-65歲的讀者約有1,413,000人,差不多佔台灣五大週刊讀者總數的一半。
目前壹週刊在封面上註明星期四出刊,但超商和書店於星期三即開始出售。
《壹週刊》的進駐,對台灣社會造成一定影響。持贊同態度的人認為,台灣壹週刊有助於新聞自由與揭發社會黑暗面,只要能捍衛公共利益,偶有侵犯私隱也可以接受。不過卻有不少人士不認同其專事報導私密性新聞的路線,甚至直指該週刊報導誇大聳動,傷風敗俗,每每揭人隱私,有違媒體之社會責任。
《壹週刊》在SARS期間,大幅度報導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即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之封院政策,其派駐記者於和平醫院的手段遭批評置記者安危於不顧,但也讓台灣讀者知道第一手消息。
台灣《壹週刊》曾多次被香港淫褻物品審裁處裁定不雅,故台灣《壹週刊》在香港販售前,香港發行商需要預先套上不透明封套,始能販售。
對台灣傳媒生態的影響
台灣《壹週刊》的切入,對台灣的傳媒生態起了不少影響。台灣的傳媒政治立場壁壘分明、對特定的人物和立場採取不同的迴避和取樣;可以針對通俗的市場口味,每日更新民眾關心的「八卦」議題,並以舖天蓋地的宣傳手法取得眾的注意,這些都是台灣傳媒從來沒有使用過的手法。
另外在取材方面,一方面傳統雜誌批評《壹週刊》不顧傳媒操守,侵犯隱私、誇張失實;另一方面,卻不得不承認《壹週刊》在短時間內取得龐大的市場,並令原來的雜誌市場佔有率變大。而傳統的八卦雜誌,早在《壹週刊》登台以前,已經將狗仔隊的報導、誇張的標題等手法從香港引進到台灣。
有人預期,隨著《壹週刊》入台,台灣的雜誌界將會進行「汰弱留強」的整合,並會變得更以市場為導向。
轉自維基
科學人
《科學人》(英文原名:Scientific American,縮寫:Sci Am)是美國的一本科普雜誌,始於1845年8月28日,起先是每週出版,後改為每月出版;它為美國歷史最長的、一直連續出版的雜誌。
《科學人》在2005年12月時每個月約有555,000份國內(美國)發行量,以及90,000份的國際發行量。雖然被認為是高水準的期刊,但這本雜誌並不採用類似《自然》雜誌同行評審的方式審查稿件,而是提供一個論壇來呈現科學理論和科學新發現。
歷史
《科學人》一開始是由Rufus Porter所發起的單頁報紙。早期主要是在報導在美國專利局所登記的項目,像是永動機。直到現在,仍在會以「this date in history」的小專題報導以前的發明,不過通常都是報導一些不切實際的項目。
Porter後來在1846年將這份報紙賣給Alfred Ely Beach及Orson Desaix Munn。1986年賣給德國的Holtzbrinck集團。
Donald Miller於1998年12月過世,而Gerard Piel與Dennis Flanagan分別於2004年9月及2005年1月過世。John Rennie是目前的編輯。
中文版
中文版的文章大多數都是翻譯自英文版的文章。
《科學人》中文版雜誌曾為Scientific American在中國大陸的中文版,以《科學》以名自1979年創刊,但由於發行量等原因,於2005年底停辦。《電腦報》雜誌社後獲得了美國《科學人》雜誌社新的授權,在2006年1月,與《科學人》版權合作的簡體中文月刊《環球科學》創刊。現在,《環球科學》於每月5日出版。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繁體中文版的《科學人》,內容除了譯文外也加入了「華人觀點」一欄,主要發行於台灣及香港。
中國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公共英語科目試題中的閱讀理解經常使用該雜誌的文章來設置考題。
轉自維基
訂閱:
文章 (Atom)